评论文章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格胜
广西艺术学院院长

师兄忠耿出身名门,其作品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其父独峰先生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生气盎然、笔墨娴熟开张等气脉,又经过自己多年不辍地思考经营、摸索探寻,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既有个人特色、雅俗共赏又不失高度的路子。我想用“清、劲、奇、秀”四个字来概栝。

“清”新典雅是能够准确表述忠耿画风特色的了。他的画不火、不浊、不俗,观其画有如沐春风之感。

“劲”挺峻拔是忠耿的用笔特点。忠耿作画用笔很有劲,很有弹性,你会感觉到他的用笔是跟心脏一起跳动的。

“奇”险俊逸是忠耿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构思奇、章法奇、墨色奇,而且他的创作题材也奇,一般花鸟画家总是重复自己所习惯的题材,如梅、兰、竹、菊等,但忠耿从天上画到海底,敢为人之不敢为,实属不易。

“秀”美隽永是忠耿作品给人的总体感觉,不管盈尺小品还是寻丈巨幅,不管是闲花细草,抑或苍松古柏,总有一股清秀之气沁人心脾。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默默守望着花鸟画这块园地辛勤劳作而心无旁骛的忠耿兄,早已成就卓然,自不必我去赘述。在他即将步入花甲从事国画创作的最好年华之际,祝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进一步,并将杜甫的一句话与之共勉“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自平淡处写天真
—黄忠耿的写意花鸟

( 本文发表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北方美术》2013年2月 )

《北方美术》执行主编 邵  亮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梁丽霞

多维度的创作和接受角度是当下艺术世界的显著特征,艺术风格、艺术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意味着艺术家的创作和选择更为灵活多样。以往单一刻板的以一句话简单定义“艺术”的时代早已过去,艺术家要创作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个性之作。但是一味地追求艺术“原创性”是否就没有问题了呢?现代艺术理论否定对于艺术一句话的定义,倡导多元化的同时也存在着又一次落入追求“原创性“的单向度的品评标准的可能。在一个多元宽松的艺术创作空间中,艺术家早已不必被某种特定单一的创作法则约束,无论是选择“创新”还是坚守“传统”,只要是适合自身艺术表现的创作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一味地求新求异,只能将艺术创作异化成为一场“短暂变化的永恒戏剧”,一场庸俗化的标新立异的“时尚秀”。如果说在艺术创作中讲求原创性是敢于挑战的表现,那么坚守传统、借古开今也需要别样的勇气。广西画家黄忠耿即是这样一位在求新求异的时代浪潮中坚守传统水墨创作,从古人中求我,借古开今的艺术家。

黄忠耿,1945年生于广东揭阳,退休前为广西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退休后任广西老年大学教授,广西科技书画院副院长。黄忠耿自幼随其父岭南派画家黄独峰学画,潜心研究传统笔墨技法,艺术创作以写意花鸟为主,兼画山水。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拘泥于传统,追求绘画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色墨相彰,以自己独特的画风绘制彩墨花鸟。曾多次在海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大量作品在《人民日报》《美术界》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广为博物馆、文物馆、中国驻外使馆等部门收藏。其中巨幅作品《春色满园》《鱼乐图》被北京天安门管理局收藏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

黄忠耿的写意花鸟画笔墨厚重,质朴自然,情趣万千。他大胆尝试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对象,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个人特征的写意彩墨花鸟。在“计白当黑”"运墨而五色具“以及以色辅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降民间绘画色彩运用到水墨创作中。在他创造的一系列水墨画中,他使用彩色作为水墨中的一种过渡,以保持画面的整体和谐。正如清代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所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行迹宛然,画无生气。”黄忠耿的画正是将彩色寓于和谐的气韵生动之作。写意画中,“气韵”二字极为重要。历代花鸟大家都追求“不似之似”、以神韵为主旨的画学思想,着色落墨都要求气韵生动,以韵取胜。黄忠耿注重画面笔墨酣畅的同时,所画作品富有野气和生机,体现着一种平淡天真的品质,这与他早年学习吴昌硕、齐白石,注重笔墨传统分不开,他的画面体现的正是和白石老人一脉相承的平民情怀。

这种平民情怀充溢于黄忠耿写意花鸟的用色和题材选取中。画面中彩色与水墨配合达到了古代画家要求的“浑化”的程度,即色彩与负担基本造型任务的笔墨融合在一起,墨与色在画面中互相衬托,尽可能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达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色不浮不滞的效果。另一方面纯色与墨色巧妙的对比调和,也赋予画作一种“淡雅清新而不薄,五彩缤纷而不俗”的境界。这样一种表现手法将“戾家”与“行家”的创作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看似粗犷实则秀丽,气韵生动而又立意高远,呈现出秀美且坚实、饱满而灵动的独特审美趣味。黄忠耿的写意牡丹正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趣味,他的牡丹用色艳而不俗,用笔洒脱而有章法,于雍容华美中透出一股朴实纯真之气。黄忠耿画作中这份天真意趣源于画家在追求笔墨气韵的同时又将平淡的生活气息注入画面,正是自平淡处写天真意趣。

写意花鸟画的题材因其笔墨特有程式有一定的限制性,但自然界可入画之物也并不局限于四君子、牡丹、荷花等传统题材。近代写意花鸟画家一直努力寻找新题材,齐白石曾将农作物引入花鸟画,潘天寿则以雁荡山花为题,虽非完全首创,但也是写意花鸟题材扩展的重要尝试。当代写意花鸟画家更是努力找寻着属于自己的题材表现,以求在传统水墨的创作中“非一从古人而忘我”,“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广西画家黄忠耿笔下的写意花鸟画描绘的便是具有地域特色的西南和东南地区的亚热带、热带动植物。一方面,“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一定物质环境、社会制度和文化心理密不可分”,文化布局具有的先在的空间性使得美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地缘性”;另一方面,美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带有不可忽视的艺术家的个性。不难发现,黄忠耿的写意花鸟题材带有广西地区特色的同时也散发着自身的个性色彩。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方山水滋养一方文化。广西奇特的地貌、秀美的山水、幽然的环境、优越的气候、丰富的物产等诸多因素带给画家无尽的表现题材:达到飞禽走兽游鱼跃蛙,小到蛛丝马迹奇草异花。黄忠耿在描摹梅、兰、竹、菊、松柏、山鹰、冠鹤等传统花鸟题材的同时,将南方特有的荔枝、海鸥、蓝马鸡、长臂猿、观赏鱼等古人未曾涉猎的题材悉数纳入表现题材。写意观赏鱼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黄忠耿的写意观赏鱼,在继承其父岭南派大师黄独峰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自有一番灵动易趣,寥寥数笔,勾勒晕染间各色观赏鱼神情毕现,“跃然纸上”。正如清代王概《画鱼诀》所言:“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象,见影如欲惊,呛寓意闲放。浮沉荇藻间,清流姿荡漾,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若不得其神,只徒肖其状,虽写溪涧中,不异砧俎上。”黄忠耿笔下的写意观赏鱼形神兼备正所谓于不似处求真似,尤其是其中的神仙鱼,长鳍飘逸,在红色海藻的渲染衬托下,蹁跹若仙。黄忠耿笔下的神仙鱼经过不断地写生与提炼概括,并以金石书法入画提升了画面形式意识,“凡数万本,方入其真”。

写意花鸟画贵在营造“不似之似”之境,但也并不是信笔而为,率意妄为。处于读图时代的当代画家,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各种范本画谱、影像教材、图片素材充斥生活简便易得。但是刻板地模仿古人,僵化地描摹图片,只能导致作品陈陈相因,毫无生气,就像鲁迅先生所言:“竞尚高简,变成空虚。”追求神韵的同时,并不能失去画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深入生活研究花鸟的结构和习性仍然是必要的。正如清代画家松小梦在《颐园论画》中阐释的临摹与创作的关系:“必须以名贤妙迹立根本,然后细心体会真花之聚精会神处,得之于心,施之于手,自与凡众不同。”

黄忠耿在几十年的艺术道路上,坚守着写意花鸟的创作与研究,师法自然,积累经验,融会而达写意之境。一方面,黄忠耿继承了文人画重“意”的传统,但所写之意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有感而发之意;另一方面,他发展了其父岭南派大师黄独峰的写实技法,深入生活,观察写生,曾多次与友人驱车赴肇庆、西樵、罗浑、丹霞、厦门、东山岛等粤闽名胜采风写生,力图格物求真,穷理尽性。

五代荆浩认为作画“贵似得真”,在描摹自然、注重画理的同时,更要提炼自然界中美好的一面,以求“气质俱盛”之境。黄忠耿深得此意,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深入生活,对景写生,可谓“身即山川而取之”,积稿盈千,中得心源,做到“度物象而取其真”。黄忠耿创作神仙鱼经历了“眼中之鱼-胸中之鱼-手中之鱼”写生提炼创作的过程,在经常观鱼写生的基础上,观察其造型以及游动的姿态,概括出一套生动简练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寥寥几笔却轻盈飘逸的神仙鱼形象。黄忠耿笔下的神仙鱼不仅姿态优美而且富有灵性,这不仅源于群鱼生动有趣的姿态(甚至有绝对的正面入画)制造的动感,也因为画家凭借简约的写实技法及墨色的浓淡渗透表现出的鱼体透明光滑的质感。画家笔下动态丰富的神仙鱼,自在逍遥,清净安闲,与世无争地畅游于自我的世界,这何尝不是画家心中自由自在、物我两忘的理想之境。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当代的艺术批评过于强调前卫和潮流,而传统则被认为“不合时宜”。在我国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传统文化存在着断层现象,受西方激进艺术思潮的影响,所谓“原创性”越来越成为被追捧的艺术特质,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写意水墨画则被认为是“老夫子故弄玄虚,过时久矣,早该进入历史的古旧堆了”。甚至在本文的开篇,我们亦把这种置身潮流之外的艺术看作一种“坚守”,仿佛艺术世界仅是由“前卫”以及“同前卫的对抗”二者构成。事实上,当代艺术没有那么简单,艺术也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多元价值共存、今古信息共享的今天,一味求奇求变并非一定“原创”,而不刻意营造表面喧嚣的艺术,坚守的也不仅仅是传统,而是整个艺术精神最本真的自然与自由。

艺术不应该被轻易定义为前进和保守的对抗,艺术应该执著,但这种执著更在于无所执著,换句话说,它不执著于某种形式,而执著于寻求精神的纯粹、存在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最传统的艺术和最前卫的艺术殊途同归。

黄忠耿笔下高歌于丛林中的群雀、穿梭于绿藻间的热带鱼、鸣唱于雨林中的树蛙......无不体现一种超脱淡泊的无为之态,这不仅是画家所追求的画中境界,也是画家的心境写照。黄忠耿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写意花鸟的创作,将质朴、平淡的生活写生入画,合古今于一冶,从古人中求我。其创作过程不仅是实现自己思想的过程,更是从艺术的层面来观照人生。黄忠耿的花鸟画自平凡淡然处彰显天真意趣的同时,更是以一种诗意的、浪漫的精神来超脱现实生活的琐碎与浮华。正如法国作家加缪对于希腊神话中无止境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的评价:“挣扎着上山的努力已足以充实人的心灵。”因此,远离都市浮华、超脱尘世纷争的广西画家黄忠耿,在其不舍的彩墨花鸟创作过程中已然收获了那份属于画家自己的纯净与超然。

一片忠诚授丹心
德艺双馨笔长青

( 本文发表于《金色年华》2013年5月 )

韦芳荪 黎碧珺

出身名门,幼承家学的黄忠耿,得其家父岭南派大家黄独峰先生亲授,以花鸟画闻名于世,无论花卉、鸟鱼、草虫等题材都能落笔成趣,画风清新典雅,秀丽抒情,深得人们喜爱。他以自己富于个性的创作与高超娴熟的技法功底,成就令人瞩目,甚至有人称赞他的人品比画品更高一筹,与他交往的人无不称赞他德艺双馨,名副其实。

一、 清雅高洁 潜心创作的名画家

黄忠耿其父为岭南画派著名大家黄独峰先生,家庭的熏陶,让他自幼就对艺术充满浓厚的兴趣。在父亲的教导下,他临摹古今名家作品并不断写生、创作,修炼了一个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他从拿起画笔那一刻起再也没放下,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创作,笔耕不辍,乐此不疲。他以过人的悟性灵气,深厚的笔墨功夫,鲜明的个性面貌,形成了自己秀丽抒情的风格。

年轻时的黄忠耿也曾下乡插队,在农场奉献了十年青春,无论生活怎样艰苦,他都没有放下画笔。正因为他的执著和过人的才华,在35岁那年他调入广西艺术学院,在艺院图书馆任职期间,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博览大量名家的作品,不断研习画法,绘画水平大有提高。1989年,当他第一次在艺术学院举办画展时,轰动一时,社会各界名流、媒体和群众争相观看,谁也没想到小小的图书馆里竟然藏着一位如此出色的美术人才。

多年的潜心习画,黄忠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精山水、花鸟。其山水画,早年学南宋画家马远、夏圭一脉,以峭拔简括见长,下笔遒劲严峻,设色清润,画面俏丽;而其花鸟画,则得任伯年及家父黄独峰先生之精粹,笔清俊秀润和墨色点染精到,构图精美,形象生动,颇具生活气息,令人叫绝。欣赏其画作,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画技、画理的深入研究,盎然画趣跃然纸上。他作品既有专业画家熟练的写生技巧,又有文人画的笔情墨韵,形成了兼工带写,文质相兼、清新劲挺、刚健浑朴的艺术风格,静简之中表达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在风骨与气韵之间渗透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正如中国美协副主席黄格胜所评价的那样:“其作品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其父独峰先生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生气盎然、笔墨娴熟开张等气脉,又经过自己多年不辍地思考经营、摸索探寻,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既有个人特色、雅俗共赏又不失高度的路子”。

黄忠耿的画作不计其数,曾在新加坡、香港、汕头、南宁等多地举办过画展,不少作品在《人民日报》、《美术界》等报刊上发表并广为博物馆、文物馆、中国驻外使馆等部门收藏,个人艺术简历被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多部辞书。其中,他的巨幅作品《春色满园》、《鱼乐图》被北京天安门管理局收藏和悬挂在天安门城楼。

二、德艺双馨 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黄忠耿不仅是一个画家,还是一位名师。黄忠耿历任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直至退休花甲之年,仍受聘于广西老年大学任教。多年来,他对美术教育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得到社会的认可,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他的学生,遍布社会各界,不管是青年学子,还是老龄学员,都对他赞不绝口,充满敬佩之情。

从老年大学创办至今,黄忠耿从不间断过为老年大学上课,他说,我一幅画的画酬比老年大学一年的课时费还多,我能坚持下来,一是想为社会做点事情,把自己的绘画艺术传授给更多热爱艺术的人,二是感念老年人学画的精神,为老年教育奉献一份力量。面对老年大学50到80多岁这些年龄不一,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他倾注了所有心血,即使在生病后仍坚持到校上课。许多学生都是慕名而来,都以进得他的班为荣,常常坐满整个教室。

在课堂上,黄忠耿讲起课来风趣幽默,生动形象,语言平实,随和亲切。讲到画花,他说:“花像人的脸,枝叶像人的身体和躯干,脸画得好看,身体画得呆板,整体画面就不生动。”他还讲,“花鸟画里有生命的比没有生命的重,有生命会动的比不会动的要重。石头体积很大,但画里面表现得很轻,草丛里的鸟很小,但是画里面表现很重。”这些书上没有的经验之谈,他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他上每一堂课都很用心,从构图立意、着墨、色彩上都讲得十分清楚,对学员绘画的点评也很细致,连印章和印油,也为学生详细建议。他的绘画技巧和授课艺术深深的吸引和感染着学员,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以致绘画兴趣盎然,水平大有长进,不少人参加各种画展拿到了一二等奖,有的学员出了画册,有的作品还刊登上了各种报刊杂志。

三、谦虚随和,质朴平凡的教授

几十年的从教生涯,黄忠耿桃李遍天下。他人如其名,为人忠厚,待人坦诚,学生们都喜欢到他家喝酒谈天,品茶论道。有的学生追随他二三十年,仍对他念念不忘,每年都从四面八方赶到南宁为他庆贺生日,多年未见的师生重逢场面真是感人泪下。老年大学的学员,和黄忠耿更是亦师亦友, 切磋画艺,家长里短,无所不谈。

黄忠耿虽出身名门,但他个性谦虚随和,始终保持着质朴平凡的心态,在他身上传承着中国文人的沉稳厚重,宠辱不惊的性格。用“德艺双馨”评价他名副其实。由于师德高尚,教风严谨,教学效果突出,2004年,他曾获广西艺术学院首届“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2013年元月,由于退休后科研创作成果丰硕,成绩显著,被广西老年科协授予“2009—2011年度优秀老科技工作者”。

黄忠耿的画品清雅高洁,而他的人品更令人称赞。登门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与他打交道的人,没有一个不敬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艺术奉献精神而感动。从他的绘画作品及其主编的《中国老年大学书画教材》系列丛书和《黄忠耿写意花鸟》、《藤蔓》等诸多著作,我们看到一个乐于美术教育事业、为人谦和低调、清净脱俗、儒雅睿智、淡泊名利的黄老师,确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

外师造化 中得家传

( 本文发表于《当代广西》2014年第12期 )

卓素铭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画家黄忠耿竟不惧高温酷暑,与友人驱车赴肇庆、西樵、罗浑、丹霞、厦门、东山岛等粤闽名胜采风。途经家乡,带来了自己的一批新作,在市区一品堂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与家乡美术界故友新朋欢聚一堂,挥亳泼墨,交流切磋,共同研讨继承传统,弘扬潮汕美术之大计。他的这批新作引起美术界行家的高度评价和关注。

黄忠耿1945年生于广东揭阳,自幼学画,师承其父岭南派画家黄独峰,注重研究传统技法,并博采众长,形成自已秀丽抒情的风格,擅长花鸟画,有大量作品参加各种画展,在国内外一些大城市及日本、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等地展出,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1999年曾应邀回梓举办作品展览,好评如潮。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成教学院副院长,广西老年大学教授,广西书画院院士。

欣赏忠耿近作,犹如品读一组清新隽永的好诗:千枝竞放的梅林中,群雀在引亢高歌;飘逸的绿藻间,热带鱼翩翩欲仙;雨中的幽禽静聆着荷塘秋曲;欢蹦乱跳的树蛙在雨林中鸣唱……忠耿笔下的幽禽鳞介,往往寥寥数笔便神情毕现;滇桂奇花异卉随意点染则带露含芳……我特别欣赏他的“金鱼浮莲图”:湿笔点垛而成的几株浮莲珠光露气,浓墨破出的根须垂翠欲滴,锦鳞在绿阴中自得悠然,作品笔墨极为简练而富合画意诗情。揭阳江河中泛滥成灾的水浮莲在忠耿笔下竟这般清新可爱!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提炼美是艺术家难能可贵的天职,画家黄忠耿就是如此地化“垃圾”为神奇!

牡丹是中国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历代以来高手辈出,当今画坛中专攻牡丹的画家不计其数,但牡丹易写而难工,易俗而难雅,最终能登堂入室者能有几何?忠耿的父亲黄独峰正是驰誉艺坛的画牡丹高手,儿子若依样画牡丹而得几分姿色,群众也会求门若市,但忠耿并不喜欢顶着父亲的业绩光环而固步自封,他多次深入牡丹产地,观察写生,师法造化,积稿盈筐,力图画出自家风貌。从其近作的牡丹图中可以看出画家在构思技法上的不断创新尝试:《春酣》浓墨重彩,洋红胭脂组成的交响中闪亮着金黄的花蕊,周围衬以纯墨点垛的丛叶更显得深厚而古艳;《姚黄挺秀》一画先设色后勾勒,利用色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而显得雍容华滋; 《黑牡丹》一画充分调动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虚实相生干湿并用,勾勒与没骨法形成鲜明对比,浓墨映衬着的石绿花蕊折射出宝石般的光芒!重彩并不媚俗,水墨未必清高,画牡丹关键在于画家的全面修养和精湛技巧。忠耿的牡丹出自家门而独树一帜,堪称艺坛奇葩,这种不满已有成规而锐意创新的精神很可贵,须发扬!由此看来,其巨幅牡丹图能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大雅之堂绝非偶然。

文艺界很自然会将名画家的后代与前辈的艺术相比较。这对于“将门之后”来说亦喜亦忧!因大树之下既可乘凉又难生发,但对晚辈提出高标尺严要求毕竟是件好事。若将黄氏父子二代画家的艺术风格作个对比,我认为黄独峰笔墨雄强泼辣、才华横溢的磅礴大气自非晚辈所轻易能及,而忠耿清新典雅、俊逸挺秀的画风也自成一家。如果把中国画当作诗词欣赏,我认为前者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大手笔,后者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耐入寻味的好诗!又何必一比高下呢?况艺无止境,黄忠耿不正顶着酷暑艳阳不畏艰险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攀登么?其前途未可限量。我们期待着他再次回归故里时,艺术又上新的台阶!

老树新枝 梅花报喜

何茂羽

梅花原产我国,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名贵花木,西汉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佳树,有朱梅、胭脂梅。”可见在我国梅被作为观赏花卉栽培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梅花不畏严寒、凌霜斗雪,当百花凋零,千里冰封时节,梅花一枝独秀,昂首绽放,表现出不屈不挠,奋勇当先的坚强个性和凌寒飘香、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孙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出绵延几千年的伟大文明。历代文学艺术家热衷于对梅花的讴歌,留下无数精美绝伦的诗、歌、词、画作品,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梅花甚至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喜爱梅花,拜读过许多古今名家大师的梅花画作,近读著名画家黄忠耿先生新作《春雪》,感觉意境清新,手法独特。《春雪》四尺对开,篇幅不大,然而其给人的艺术感染力不小,令人难以忘怀。

黄忠耿的画作总的风格是雅而不甜、秀而不软、学习前辈画家而不模仿前辈画家。所谓雅而不甜,就是说它高雅而没有那种故作甜丝丝的腻味;所谓秀而不软,是指黄忠耿的花鸟画显得清秀,而不是那种软绵绵、缺乏骨力的媚俗之作;他的画把力度与秀润结合起来,把诗意和豪气结合起来。黄忠耿先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对前辈画家的作品认真学习,慢慢消化,最终融化成为有自己个人特色的艺术创作。他学任伯年、吴昌硕的画作如此,学张大千、高剑父的画作如此,就是学习他父亲黄独峰的画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说,黄忠耿的画无疑是学习过他父亲的画作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画风。

画面上,一株老梅蟠曲蜿蜒,横穿于画面,树干奇古苍劲,转折回旋,如龙似铁。老树身上抽出数根嫩枝,枝条挻拔坚韧,枝头朵朵梅花迎雪吐艳、花瓣洁白娇挻,散发阵阵清香,画家表达出对老梅顽强生命力的颂扬,是梅花人格化的写照。梅花的生命力确实令人惊叹!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有一株古梅—楚梅,据说为楚灵王所植,已寿达2500余岁,仍年年开花,岁岁结实。画中抽芽著花、喜报春讯的老梅树亦当寿逾千年,历尽雨雪风霜了。

《春雪》在笔墨处理上有着独特新颖的处理手法。整个画面没有任何对雪的渲染、衬托的处理,但此图给人的感觉是冰雪满枝、寒气袭人,环境是异常的冰冷险恶,完全不是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季节。百花之中唯有梅花才敢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含笑绽放,送走严冬,把清香留存在天地间,喜报新春!作者以重墨阔笔画出树杆的下部,树杆上部则以焦墨隐隐约约勾勒而过,着墨不多却自然形成下实上虚,雪压枝头的景象。画家惜墨如金,以最少的笔墨,画出了最丰富多彩的内容,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笔有尽而意无穷。树杆上这一组笔墨翻飞的快速点写,看似随意无序,实则匠心独运,其中轻重迟疾的运笔,以浓破淡的用墨,其伴随着生命一起跳动的用笔节奏、清新的用墨效果和画家对客观事物高度的洞察力、概括力跃然纸上。主杆背后作为衬托的另一枝梅花枝杆,寥寥几笔淡墨写成,穿插其间使整个画面既丰富多彩又异常灵动,一方面巧妙处理了主次关系,另一方面使画面空间得到有效延伸……

读画家黄忠耿的《春雪》,给人的就是喜庆报春、热情洋溢、浪漫豪放的精神享受和艺术感染,没有那种孤傲清高、柔枝瘦花和消极遁世的悲观情绪,传统的绘画题材在画家笔下表现的是崭新的精神世界。

读黄忠耿的写意牡丹

悠  然

牡丹,自唐朝以来,一直深受我国人民喜爱,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成为富贵、吉祥、美丽的象征。牡丹,雍容华贵,色彩艳丽,也成为继梅、兰、竹、菊“四君子”之后,另一个被画家钟爱的重要艺术表现题材。

黄忠耿的写意牡丹,遵循从自然到艺术创作的规律,在对传统程式的理解、运用、写实的基础上,系统地把勾勒法与没骨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分解各种牡丹的绘画技法,总结出插入法、覆盖法、勾勒填色法、勾点结合法等技法理论,然后力图有所创新和突破。从2008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年大学书画教材》花鸟类《牡丹》分册三十多幅不同题材的牡丹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在构思技法上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求变,追求“构思奇、章法奇、墨色奇、题材奇”的艺术效果。

黄忠耿作品,继承了文人画抒情流畅的传统,充分利用中国画水墨在生宣纸上的奇异表现力,以高度概括牡丹雍容华贵的精神气质与雅韵风度,确立自己的绘画笔墨语言,点线面自然交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牡丹的神韵。作品用笔运墨挥洒自如,见笔见墨,浓淡干湿,虚实相生,勾点结合,华滋斑斓,在简练中求丰富,高雅中求艳丽,层次中求质感,润泽中求鲜活,对比中求协调。在构图上,起收讲究,严谨庄重中见灵动,含蓄中有情趣,意境逸韵深湛。风格独具,有自家面目特色,格调高雅。品读黄忠耿的牡丹画作,使你领略到徐熙墨法的野逸,恽寿平没骨法的明丽,徐涓水墨牡丹的雍容华滋,任伯年色彩的艳丽,有如沐春风,不但悦目,而且赏心。

黄忠耿的写意牡丹,绘画艺术功底深厚,技法娴熟,潇洒俏丽,空灵隽雅,情趣盎然。他的牡丹已成为中国画苑里的一枝奇葩。

典雅秀丽 文质相兼

蔡仰颜

中国写意花鸟画融汇画家的美学思想、涵养工夫以及诗书画印四美于一体,创造了绘画形式上的独特风范,以中国特有的书写笔法抒写胸中意象。因此一幅好的花鸟画往往能做到缘物寄情、蕴含哲理。

黄忠耿先生的写意花鸟画就有上述的艺术特色,所作《三思图》以没骨法挥写迎风摇曳的芦苇,笔墨凝重苍劲,那自然产生的渴笔和毛涩现象,更显芦花及枝叶的质感与傲霜凌寒的生命力。背景则以随意生态,随势生波的笔致、用淡褐色泼写一片芦丛,烘托出三只形态各异、顾盼有情的白鹭鸶,笔致简逸,略施白粉,更显高洁典雅。白鹭鸶采用双勾法,与芦苇的没骨法形成鲜明对比,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展示了一种高简旷达、发人遐思的诗境。

画中三只鹭鸶的“鸶”字与“思”字谐音,故称《三思图》。画家巧妙运用这种传统的借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古格言“凡事三思而行”的哲理。

又如《九如图》,画中黑、白、红相间的九条金鱼游弋嬉戏于绿水浮藻中,寓含画意,别饶天趣。《诗.小雅.天保》有云:“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茂、如南山之寿”。“鱼”与“如”谐音,是谓“九如图”这幅画就是借用传统诗歌中惯用的比兴手法,赋予这一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喜庆题材以现代生活意蕴。

黄忠耿先生,揭阳市人,1945年生。自幼秉承家学,得其尊翁岭南画派大家黄独峰先生亲授,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美术教育,尤擅写意花鸟画,举凡花卉、翎毛鳞甲、草虫等题材均能涉笔成趣。他早年受岭南画风影响,掌握了“唯极似乃能不似”的造型技法,打下坚实的写生基础,后则掺入海派大写意法的彩墨泼染之长,形成兼工带写、秀丽隽逸的画风。如《春江》一画展现了牧歌式的田园生活画面:三只鹅红顶黑羽,优游穿梭于垂柳掩映中。笔墨疏宕简约,赋色淡雅明快,奇情逸趣,信手可得。可见画家善于捕捉大自然中活泼机趣的敏锐观察力和圆熟写生技巧。

黄忠耿的写意花鸟画在传统水墨和设色的技法上作不懈的追求,其作品既具专业画家熟练的写生技巧,又具文人画的笔情墨韵,并能符合时代生活的审美需要,逐步形成一种典雅秀丽、文质相兼的笔墨风格。连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其中多件作品获“金奖”、“最佳作品奖”等,被授予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不少作品刊于《人民日报》、《美术界》等报刊,为博物馆、文物馆、中国驻外使馆等部门收藏,其中大幅作品《春色满园》、《鱼乐图》被北京天安门管理局所收藏和悬挂。

师法自然 中得心源

老  杨

我与忠耿兄,亦师亦友。他为人忠厚耿直,名实相符。

在画坛上,几十年来,一直默默守望着花鸟画这块园地辛勤耕作。他对花鸟画的研究,得其父亲岭南派大师黄独峰"写生妙手"真谛,一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观察写生,师法自然。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美术教育,作品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在艺术表现手法和笔墨结构上,中得心源,形成其有自己鲜明个性特色的个人风格。出版有《黄忠耿写意花鸟》,主编《中国老年大学书画教材》丛书,在花鸟类中编写了《梅》、《牡丹》、《鱼类》、《鸟类》、《藤本》、《木本》六套教材,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博物馆,中国驻外使馆等部门收藏,其中巨幅作品《春色满园》、《鱼乐图》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个人艺术简历被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

黄忠耿作品,在美学追求上,注重艺术美、意境美、造型美完整的统一,在掌握传统笔墨、造型技法基础上,融入了本土文化.广西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奇花异草,珍禽果蔬,一草一木,都是画家入画的对象。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察自然界中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潜心研究,熟谙它们。在动物园,你可以看到他认真观察孔雀、鹫鹰、长臂猿的形态,在水族馆神情专注热带鱼翩翩起舞,锦鳞的悠然自得,游哉乐哉,在郊外的芦苇丛中,荷塘月色下凝神的写生,村前屋后聆听翠鸟引吭高歌,都能感受到忠耿兄的身影。正是他严谨的创作态度以及深厚的写意功底,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批有神韵及情趣的画境。如表现夏日荷塘风茂的《不染图》,就是一幅大笔重墨大写意,用笔奔放,挥洒自如。在另一幅同样表现荷花题材作品《夏末》,则构思奇巧,数瓣荷叶,一只翠鸟略有所思,深静淡远,情趣盎然,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情画意。巨幅丈二《报春图》,老干横斜,千花竟艳。用笔老辣,落笔劲健,纵横姿肆,繁而不杂,多而不乱,梅下三两小鸟或飞或栖枝头,将画面点缀得更加生动活泼,让人感到"千树万蕊春风好"。《秋韵》一幅兼工带写,采用勾勒法先勾出树干的轮廓,再用皴擦表现树干的质感,中锋、侧锋、逆锋互用,线条断续顿挫,笔断而气连,苍劲而盈秀。在笔墨勾画的同时,背景赋色加以衬托,意境更显深厚。描绘《南国五月》画家用奔放的笔墨表现粗劲的树枝,累累红荔,枝叶丰满,墨润色艳,鲜明耀眼,两只小鸟窥视着枝头的荔枝,可谓物物相连,别具情趣。他笔下的作品,源于生活的体验,画面鲜活,自然逼真,情趣盎然。笔墨工写结合,巧拙互见,造型准确,形神兼备,格调雅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黄忠耿老师的作品,既有其父黄独峰先生的真传精髓,亦得写生观察的造化传神,加上他对笔墨技巧的熟练驾驭,形成秀丽隽逸的画风。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黄格胜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文中,用"清、劲、奇、秀"四个字来概括,我认为这是对忠耿兄写意花鸟画高度的评价。

丹青谊 故园情

卓素铭

1993年春,揭阳籍画家黄忠耿从南宁首次回家乡,在我的画室与几位艺友挥豪泼墨,交流切磋,以画会友,忠耿君挥洒之间,出手不俗,其笔下所写的牡丹、水仙、孔雀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且其为人谦虚,我们一见如故,几年来时用电话联系,互通艺坛讯息,又加深了艺谊。

走进画展的大厅,画家琳琅满目的佳作把观众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悬挂在展厅正中的巨幅国画《春色满园》,表现的是迎着春光怒放的牡丹园一角,画面上姚黄、魏紫、洛阳红等各种牡丹绰约多姿、争芳斗艳、水色交融、浓艳酣畅的花朵又用水墨点垛的花叶加以衬托,再以粗犷的健笔出技,老干新枝之间嫩芽点点,朵朵花蕾含苞待放。整幅画的色彩效果红而不火、艳而不俗,画面构成虚实相生、点缀面的安排极为得体,确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佳作,很多观众争相在这幅画作品前与画家合影留念。不止一位收藏家想购藏这件作品,均被画家婉言谢绝,原因是画家有此之前已答应将这件作品赠送画展的赞助单位,忠耿君这种一诺千金的美德,也是他高尚人品的一个明证。

巨幅作品《鱼乐图》上,画家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几十条姿态各异的神仙鱼、鱼群的疏密、浓淡、开合形成画面强烈的节奏感,随波逐流的水藻逸笔草草,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让观众的情思随游鱼起伏而浮想联翩。此件作品的变体画不久前作为广西艺术界的礼品,为北京天安门管理局所收藏和悬挂。《春意浓》一画中凌霄盛开、枝藤蔓蔓,一对孔雀在春光明媚的花荫中觅食漫步、画面设色高雅、构图实中有虚,应是画家深入孔雀之乡有感而作的一件佳构……除此之外,画家笔下的梅、兰、竹、菊、茶花、长松信手拈来而生机勃勃,足见其传统功力的深厚;山鹰、喜鹊、雄鸡、水鸭均寥寥数笔而神态活现、说明他造型能力之精堪;冠鹤、海鸥、蓝马鸡、长臂猿……这些鲜见前人入画的题材均为蓝本,可见画家题材之广泛。忠耿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师承其父亲黄独峰先生而有所创新,博采众长而能形成自己秀丽抒情的风格,近年来,他有大量作品参加各种画展,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及日本、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等地展出,其中多件作品获“金奖”、“最佳作品奖”称号,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大量作品在多种报刊发表。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是揭阳籍旅居外地的一位较有实力的中年画家。

读黄忠耿技法书《鱼类》

伟  平

在我国,以鱼为绘画题材的高手很多,并且名家辈出,留下许多不朽的杰作。岭南派大师黄独峰先生爱画鱼,众所周知,他笔下所表现的那些活灵活现的神仙鱼,更为人们交口赞誉。其子黄忠耿教授的写意观赏鱼,继承其父画鱼点划精炼,勾勒灵变,超尘脱俗的艺术之道,兼收而并蓄,发扬而光大。

由黄忠耿教授主编的《中国老年大学书画教材》花鸟类丛书《鱼类》分册一书中,是他数十年来对多姿多彩观赏鱼类孜孜追求、集中概括的结晶。该书在用笔和用墨上,在色彩的渲染上,在构图和布局上都花了很大的功夫,渐渐闯出一条写意观赏鱼的路子。

古人《画鱼诀》中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象,见影如欲惊,呛寓意闲放。浮沉荇藻间,清流姿荡漾,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若不得其神,只徒肖其状,虽写溪涧中,不异砧俎上”。黄忠耿深得其意,在《鱼类》一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该书由浅入深,详细介绍了写意观赏鱼画法、特点及创作步骤,收录范本画及各种写意观赏鱼类作品40多幅,在构图上、用笔以及用色上,特别是在动势的处理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如介绍金鱼画法就有龙睛、狮头、珍珠、水泡眼等十多个品种,神仙鱼一节中,分别有五彩神仙、花神仙、长尾神仙、黑神仙和红头神仙,热带鱼有红剑、蝙蝠鱼、长嘴蝶鱼等,书中还列举了锦鲤、桂鱼以及其他鱼类画法。为便于赏学,作者精心创作了锦鲤、神仙鱼、金鱼和蝙蝠鱼分类步骤范本画,让观者或初学者,更为直观、全面了解作者不管是从头画起,还是先定眼、鱼背,或是先画鱼背、背鳍与鱼身,都是抓住主要部位入手,然后依次画下去。作者还分别指出观赏鱼的体型及动态特征,如锦鲤的体型和常见的鱼类相似,为流线型,动态安详悠闲;金鱼体型粗短,尾鳍长而薄,游动时轻盈飘动优美;神仙鱼身体扁平、鳍长,飘逸如仙;蝙蝠鱼没有长鳍助其动势,用红色海藻渲染、衬托,使画面更显瑰丽多姿。其他鱼类,触类旁通,关键是笔墨要流畅,不要刻意求形似,多注意神似。

该书系统科学,简明扼要,笔墨精致,刻画细微,线条优美,自然流畅。只要读者抓住观赏鱼动态特征以及墨色的浓淡和干湿变化运用,多观察,多临摹,多写生,了解观赏鱼类各部位的结构特点,就能形象准确生动画出各种动态、形肖神现的写意观赏鱼,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美若神仙的形象来。

力度与秀润一体
诗意与豪气齐飞

张国凡

黄忠耿的画作总的风格是雅而不甜、秀而不软、学习前辈画家而不模仿前辈画家。所谓雅而不甜,就是说它高雅而没有那种故作甜丝丝的腻味;所谓秀而不软,是指黄忠耿的花鸟画显得清秀,而不是那种软绵绵、缺乏骨力的媚俗之作;他的画把力度与秀润结合起来,把诗意和豪气结合起来。黄忠耿先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对前辈画家的作品认真学习,慢慢消化,最终融化成为有自己个人特色的艺术创作。他学任伯年、吴昌硕的画作如此,学张大千、高剑父的画作如此,就是学习他父亲黄独峰的画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说,黄忠耿的画无疑是学习过他父亲的画作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画风。

 
| 返回首页 |
© 黄忠耿国画艺术网站版权所有 2014
沪ICP备14043014号